馬致遠則是一臉驚奇的看著李鈺,意思是你還會作詩?
雖然科舉會考試貼詩,但大家都知道試貼詩和他們平時即興做的詩不一樣。
馬致遠也很有詩才,通過棧道后,也想寫詩來抒發(fā)一下。
此刻聽到林澈這么說,便忍住了,想要聽聽李鈺能做出什么詩來。
雖然佩服李鈺寫的文章,但不表示馬致遠對李鈺方方面面都服氣。
比如詩詞一道,他還沒有和李鈺比試過。
而且他還專門去看了李鈺縣試,府試,院試的試貼詩,得出三個字。
不如他!
雖然試貼詩和即興作詩不一樣,但如果試貼詩做不好,那么詩詞水平也就高不到哪去。
他心中有些竊喜,自己做文章比不過李鈺,寫策論比不過李鈺,背書也比不過李鈺。
唯有這詩詞一道是他最后的驕傲。
他也從沒提過要和李鈺斗詩,畢竟這是自己的強項,勝之不武。
但現在林澈主動提出來,那他就可以露一手了。
等李鈺做完他再做,給兩人一點小小的震撼。
李鈺聽到林澈的話,回望那鬼斧神工又危險萬分的道路,感受著自身的渺小。
心中確實涌動著一股難以言喻的情緒。
那首千古名篇,在任何地方都不應景,唯有在這里才能體現出來。
他開口輕吟“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峨眉巔。”
“地崩山摧壯士死,然后天梯石棧相鉤連……”
詩句雄奇縱逸,想象瑰麗,將蜀道開辟的傳說、歷史的蒼茫、山川的險峻描繪得淋漓盡致!
林澈和馬致遠已經完全聽呆了。
詩句中的景象他們都親自感受過,每一個字都敲在他們心上!
當李鈺最終吟出那千古名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時,車廂內陷入了長久的寂靜。
林澈知道李鈺作詩很強,但沒有想到這么強。
道路的艱難在這首詩中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已經無法用詞語來形容內心的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