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需要辯解什么,我只需要讓事實說話。
傍晚五點,王供應鏈專家的消息來了。
“新版智能調度系統上線成功。”他在群里發了一句。
我立刻驅車趕往調度中心,一進門就看到大屏上的實時數據正在流暢跳動,跨平臺訂單分配已經實現自動化,效率提升了近三成,投訴率下降了12%。
王看見我進來,笑著遞來一份報表:“測試結果超出預期,系統運行穩定,隨時可以全國推廣。”
我掃了一眼數據,點頭道:“那就明天啟動試點,下周全面鋪開。”
這個消息不脛而走,當晚就在行業論壇和社交平臺上引發了熱烈討論。
有人驚呼這是“一次配送行業的革命性突破”,也有評論認為這是對傳統模式的挑戰,更有人猜測——這是否是對梁競爭對手最直接的反擊?
但我心里清楚,這只是防御的第一步。
夜晚九點,我的手機在桌角震動了一下。
來電顯示是一個陌生號碼,歸屬地是境外。
我猶豫了一下,還是接了起來。
“林先生。”對方聲音低沉沙啞,帶著明顯的壓低聲線,“我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可以告訴你一些你可能感興趣的事。”
我握緊了手機,沒說話,等待對方繼續。
“梁高管的背后,不只是他自己。他和某外資財團有密切的資金往來,涉及非法補貼與數據壟斷。你們以為的市場競爭,其實早就超出了正常的范疇。”
我心頭猛地一震。
“你能提供證據嗎?”我低聲問。
“不能現在。但如果你想知道更多,我們可以再聯系。”對方頓了頓,“記住,這場游戲比你想象的要復雜得多。”
電話掛斷,房間里陷入一片寂靜。
我望著窗外的夜色,街道燈光如星河倒映,心中第一次浮現出一種深深的不安。
我把這件事告訴了戴分析師,并囑咐他低調調查。
“我會查,但你要小心。”他說,“這類信息一旦泄露,你可能就成了下一個目標。”
我點點頭,沒有多說什么。
清晨七點,我已坐在密室會議室中,面前堆滿了各種財務報表和資金流向圖。
戴正在用投影儀分析一條條可疑的資金路徑,眼神專注而警惕。
“這條線,”他指著一張圖表,“從海外賬戶轉入國內某私募基金,再流入梁所在公司的關聯企業,時間點正好對應他們收購三家區域平臺的時間。”
我盯著那張圖,心跳微微加快。
“繼續查。”我說,“我要知道,他們到底是誰的棋子。”
空氣里彌漫著一股緊張的氣息,仿佛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而我和戴,正在拼湊出那風暴的核心輪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