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伸出手,指尖輕輕地、近乎貪婪地,拂過畫面上那只燃燒的蝴蝶。
“江嶼……”
他低聲念著這個名字,嘴角勾起一抹志在必得的、獵人般的笑容。
沈茉拖著沉重的步伐,推開了二樓左手邊第一間房的門。
和樓下一樣,房間寬敞得有些空曠。
裝修風格冷硬,黑白灰的色調像是沒有情緒的畫布。
巨大的落地窗占據了整面墻,像一個巨大的畫框,將窗外那片璀璨到不真實的城市夜景框了進來。
她沒有開燈,只是走到窗邊,將行李箱隨意地扔在腳邊。
冰冷的玻璃倒映出她模糊而瘦削的影子。
她的身后是空無一人的房間,而眼前是繁華喧囂的萬家燈火。
而她,就像是漂浮在一個不存在的維度。
賀風揚那句“江嶼,未來會給我帶來巨大的驚喜”,像一根針,反復扎著她最敏感的神經。
“江嶼”……
這個名字,對她而言,從來不是一個簡單的筆名。
兩年前,“江嶼”這個名字,也曾短暫地在藝術圈的頂端閃耀過。
那一年,她憑借一幅名為《囚徒》的作品,匿名斬獲了國內一個極具分量的新銳藝術大獎。
畫作中,她用扭曲的線條和陰郁的色塊,構建了一個光怪陸離、令人不安的精神世界,充滿了掙扎與撕裂感。
然而,她等來的不是對藝術的探討,而是一場席卷全網的、針對她本人的審判。
當她的身份被媒體曝光后,焦點瞬間從作品本身,轉移到了創作者的精神狀態上。
“如此黑暗的內心,現實中該是怎樣的人?”
“天才與瘋子,往往只有一線之隔。”
鋪天蓋地的報道里,她被貼上了“心理變態”、“精神不穩定”、“危險分子”的標簽。所謂的“心理專家”在電視節目上公開分析她的童年。
揣測她有反社會人格。
好事者深挖她的私人信息。
將她日常的一舉一動都解讀為“精神異常”的佐證。
那是一場針對她靈魂的、公開的凌遲。
她引以為傲的才華,成了世人眼中她“不正常”的鐵證。
她最私密的精神世界,被粗暴地撕開。
放在光天化日之下,任人評頭論足,肆意污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