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實驗室白大褂+沙灘褲的“反派”躲在棕櫚樹后,加上爆炸頭,這個造型頗為喜感。他偷偷摸摸調整冰桶溫度,往百事自動販賣機上貼小廣告:【小心!甜度作弊!】
“link,到你了~”場務提醒道。
林恩腳踏熒光滑板,從海灘木板路疾馳而來,急剎停在反派面前,掏出一罐百事:“聽說有人怕我們的甜?”
隨著林恩打出響指,穿著充氣服的群演一把將‘反派’撞飛,【謠言粉碎者】的熒光貼剛好暴露在鏡頭里。
“卡,清理沙灘排球場地。。。”開場這就算結束,導演開始安排下一幕的布景。
“哇哦,link,你這個急停可真帥氣。”
“嘿嘿,和我表哥學的這一招。。。”
“我給你露一手怎么樣?你的新mv或者電影需要滑板小子、伴舞、甚至背景板都可以找我,很便宜。。。”
“你可以留個電話給我助理。。。”這種抓住一切機會推銷自己或者客戶的人太多了,林恩隨口應付過去。
“群演別和明星套近乎!都給我過來。。。”場務大吼。
。。。
“今天沒出什么事吧?”林恩趁著群演站位問向福勒。
“一切正常,這兩天娛樂媒體在瘋狂討論你和瑪利亞的戀情。大西洋唱片的炒作計劃進行到了歌詞泄露這一步。”福勒遞過來一份《滾石》。
【快訊:link新歌《hello》手稿疑泄露舊情秘聞】
“匿名包裹今日寄達本刊,內含當紅創作天才link手寫歌詞頁。疑似對應之前匿名制作人爆料:‘某格萊美級唱作人將發布撕裂靈魂的分手情歌,歌詞直指‘被權貴摧毀的純真愛情’。這首極簡主義鋼琴敘事曲被業內稱為90年最感人情歌,而更耐人尋味的是——該曲創作期恰逢索尼丑聞發酵高峰。。。’
“我都還沒拿到格萊美呢!這么說是不是不太好?”林恩有點擔心,《滾石》這是在引用上一波炒作時道格在《滾石》發的通稿內容。
“老板,你聽說過新聞學的‘議程設置理論’嗎?《滾石》看似在‘陳述事實’,實則用三個嵌套話術綁架公眾認知——”福勒似乎職業病發作,掏出馬克筆對著內頁報道圈住單詞逐層分解。
“首先,【格萊美級】≠【格萊美得主】,這是個開放式陷阱!如果明年你真拿獎了,媒體會說‘看,《滾石》早有預言’;如果沒拿,他們又能寫‘樂壇最大遺珠之憾’——橫豎都是頭條。”
她圈住【匿名制作人】:“他們甚至沒說這位制作人是‘格萊美評委’還是‘掃地阿姨’!但讀者會自動腦補成西裝革履的白胡子評委,這就是‘信息源模糊化’的操控精髓。另外把寫歌的時間軸和索尼丑聞強行捆綁,哪怕你當時在夏威夷度假,公眾也會堅信這是‘用音樂復仇’,這里涉及的是‘虛假共識效應’——媒體通過重復暗示讓公眾誤認為某種敘事已成共識。”
“現在全米娛樂媒體都在吵兩件事——‘link到底配不配叫格萊美級’和‘瑪利亞是不是歌詞里的長島女孩’。休帕德漢姆昨天在制作人工會研討會上說《hello》的留白設計讓所有靠堆砌音軌混飯吃的混音師失業。錄音藝術與科學學院那群老古董最吃這套文藝復興式全才人設,你越被傳統派攻擊,年輕改革派評委就越會把票投給你。。。所以《滾石》不是在吹牛,是在用爭議給你鋪紅毯。。。”
“哇哦,精彩!你這都是哪里學來的?回頭給我推薦本書。。。”林恩聽完分析為助理鼓起掌。
“《大眾傳播心理學》,你感興趣我安排布朗買一本給你。”福勒回答道。
“good。”
林恩心下大定,接著看起后面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