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村子,一起裝睡。
雷光閃過,照亮墻上那張年畫的一角。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我忽然想起小時候,父親總說:“人可以窮,但不能沒了名分。名字不在了,你就真沒了。”
原來他早就在提醒我。
而我現在,終于站在了那個名字被抹去的起點。
我合上電腦,把記事簿小心翼翼包進防水袋,塞進背包最里層。
然后拿起手機,給趙顧問發了條信息:
“我要回去。”
“這一次,我不只是找回自己。”
“我要讓所有人知道——那些‘消失’的人,都曾真實地活過。”
窗外,雨越下越大。
一道閃電劈開夜空,照亮了村委辦公樓的方向。
那里,藏著更多沒有被燒盡的東西。
也藏著,還不敢被人看見的名單。
我站在雨里,手指還按在投影儀的開關上。
畫面定格在十六歲的我端著粥碗轉身的那一瞬——少年的影子被拉得很長,映在土墻上像一株倔強生長的樹苗。
雨水順著屋檐滴落,在墻根匯成細流,可沒人挪動一步。
人群靜得可怕。
“這娃……是不是老林家那個?”一個沙啞的聲音從前面傳來,是個年過六旬的老婦人,拄著拐杖,眼神恍惚地盯著墻上的影像。
她話音未落,旁邊有人抽了口氣:“哎喲,真是致遠!那時候他才多大?一碗粥都舍不得喝完,全給了隔壁病倒的張嬸……”
議論聲開始低低響起,像是地底暗涌的河水終于裂開縫隙。
有人認出了我穿的衣服——那件洗得發白、袖口磨破的校服,是當年村里唯一資助過的學生裝;有人指著畫面角落那扇歪斜的木門:“這不是老林家堂屋嗎?這孩子……真回了?”
我沒說話。
我只是從背包里取出父親那臺老舊的錄音機,塑料殼裂了縫,膠帶纏了三層。
按下播放鍵時,機器發出輕微的咔噠聲,像心跳重啟。
然后,童年的聲音響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