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盯著手機屏幕上那條匿名私信,心跳有些快。
“林先生,您信任的某合作機構賬目不清,請務必謹慎處理。”
這不是一句空話。
在公益圈里混了這么久,我深知這類信息往往真假難辨,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尤其是現在,我的名字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外賣員,而是一個公眾人物,一個公益項目的推動者。
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會被放大無數倍。
我沒有猶豫太久,立刻撥通了趙慈善家的電話。
他是我在做公益過程中結識的一位資深人士,低調、務實,從不接受采訪,卻在業內口碑極好。
他曾說過一句話:“做善事,不怕慢,就怕錯。”
電話響了幾聲后接通,他聲音依舊沉穩:“林致遠?這么早打電話,有事?”
我直奔主題:“趙叔,我這邊收到一條匿名舉報,說我們正在合作的一家公益機構賬目有問題。我想請你幫忙牽頭,成立一個獨立審計小組。”
電話那頭沉默了幾秒,然后他緩緩道:“你懷疑誰?”
“我不確定。”我如實回答,“但我不能讓這些錢出問題,更不能讓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失望。”
他又沉默了一會兒,才開口:“好,我來辦。這事必須透明,不能有任何瑕疵。”
我松了口氣:“謝謝您,趙叔。”
掛斷電話后,我坐在車里發呆。
陽光透過車窗灑進來,照在方向盤上,溫暖卻不真實。
我不知道這條匿名消息到底是誰發來的,也不知道它背后是否藏著什么陰謀,但有一點我很清楚——如果這件事是真的,那后果不堪設想。
我不想讓自己成為別人眼中的“偽善人”。
正想著,手機又震動了一下,是吳記者的消息:
【剛剛直播結束,孫受助代表主動申請繼續講述自己的故事,要不要開直播間?】
我看了一眼時間:早上七點五十分。
我回了個“好”,然后簡單洗漱一番,驅車前往約定的地點。
上午九點,校園直播間準時開啟。
孫受助代表,那個曾經因為家庭貧困差點輟學的女孩,站在鏡頭前,眼里泛著淚光。
她叫小雨,今年十八歲,大學新生。
當初如果不是我資助她完成高中學業,她現在可能已經輟學打工了。
“林哥不是富人。”她在直播中說道,“但他給了我重新讀書的機會。我記得最清楚的是,他第一次來看我的時候,穿的是騎外賣時的工作服,鞋子都破了邊。可是他笑著問我,‘想不想考上大學?’我說想,他就點點頭說,‘那我陪你一起努力。’”
彈幕瞬間炸開:
【破防了……】
【這哪是資助,這是救了一個家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