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兩點十七分。
我坐在辦公室的暗處,沒開燈,只有一臺筆記本屏幕泛著幽藍的光。
謝明遠的聲音從耳機里傳來,像一根繃緊的弦:“文件已經發出去了,走的是行政部王婷的郵箱——她上周報修系統故障,我們留了后門。監控顯示,她今早登錄過,但沒察覺異常。”
“她知道嗎?”我問。
“不知道。我們只模擬她的操作路徑,連鼠標軌跡都復刻了。她現在還在值夜班,以為自己只是處理了一封歸檔漏報。”
我輕輕點頭,目光落在屏幕上那份剛剛“泄露”的會議紀要上。
標題:《關于聯盟戰略調整的緊急會議紀要(內部討論稿)》
時間:2025年4月6日
參會人:林致遠、許薇、楊瑾、朱志國、馬振國(列席)
內容摘要:
1。
鑒于資金壓力,擬削減“社區文化共建”項目預算30%;
2。
正式啟動外部資本引入評估流程,優先接洽三家具備“城市更新經驗”的企業;
3。
林致遠提出,因個人健康原因,或將逐步退出一線管理,轉任名譽顧問。
每一條,都像是往自己心口插刀。
可這刀,必須由我自己來捅。
我閉上眼,腦海里閃過上周在老城區舉辦的那場街頭畫展。
孩子們用粉筆在地上畫出整條街的記憶,一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站在角落,盯著一幅“消失的茶館”看了半小時,最后輕輕摸了摸墻,說:“我丈夫就是在那兒敲我的。”
那個項目,是我們聯盟第一個自籌資金的文化行動。
也是現在這份“紀要”里,被第一個砍掉的。
但我知道,敵人不會關心這些。
他們只關心權力結構是否松動,人心是否可裂。
而這封紀要,就是我親手遞出去的一塊餌。
“他們一定會咬。”我說,“不是因為文件多真,而是因為它說出了他們最想聽的話——我們開始動搖了。”
謝明遠沉默片刻:“可萬一……真有人信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