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再依賴視覺和方向感,而是將神識催發(fā)到極致,牢牢鎖定木屋門扉上的一處細微紋理!
這是錨點!
他無視視覺上扭曲荒誕的空間感,也不管腳下那強大的吸力,眼中只有那一點真實不虛的門。
他如同一個在風(fēng)暴中逆流而上的旅人,每一步踏出都引動周圍劇烈的漣漪和低沉的嗡鳴,仿佛整個陣法都在劇烈震動!
他以蠻橫無比的力量,強行擠過被扭曲的陣法褶皺!
足足走了七七四十九步,每一步都沉重如山,地面留下淺淺的凹痕。
終于,啵的一聲輕響,像是戳破了一個氣泡,空間波動瞬間平息,他實實在在地站在了距離木屋大門僅三步之遙的地方!
最后一步!
當(dāng)他抬腳準備踏上木屋前的小臺階時,異變再生!
木屋的門扉、窗戶、甚至屋頂?shù)那嗵Α㈤T前的石階、臺階縫隙中頑強生長的一株小草,所有映入眼簾的物體表面,同時浮現(xiàn)出一個個古拙玄奧的文字!
這些文字并非通用字,而是充滿了上古氣息的儒門箴言、圣賢語錄!
“禮之用,和為貴。”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致知在格物,”
每一個字都散發(fā)著淡淡的金光,流淌著濃郁的浩然文氣。
它們并非攻擊,而是形成一張無形的大網(wǎng),一種對人心神、意念的拷問和束縛!
一股強大的意念沖擊直沖張衛(wèi)國的識海,
你為何而來?你遵循何種禮?
你秉持何種義?
你心中可有仁?
繁雜的問題如同洪鐘大呂,震得心神動搖,
一股想要遵從某種道理、停下腳步、甚至跪拜懺悔的沖動油然而生。
以儒家圣言為基,拷問闖入者心神,引動內(nèi)心深處的認同、愧疚或迷茫,使人滯步不前,甚至道心受挫!
“呵!滿口仁義道德,弄些虛頭巴腦的文字游戲就想困住我?”
張衛(wèi)國識海中,那無數(shù)圣賢箴言如同洪流沖擊著他的意識和記憶。
他眼神一厲,非但沒有被這些宏大的道理束縛住心神,反而像是被激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