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瑟夫·波利希依舊沒有評價,他看向這三人說道。
“音樂是沒有辦法評價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我覺得好聽的,你們未必喜歡聽?!?/p>
他聲音溫和,語氣平靜,像是在和眾人討論一樣。
“我有一個問題,你們喜歡音樂嗎?”
三人異口同聲的應道:“喜歡!”
約瑟夫·波利希點頭笑著說。
“那你們能不能選一首最能代表你們最喜歡的,最快樂的,最能表達你們對音樂喜愛的曲子;或者是能表達你們對音樂理解的曲子,演奏給我聽?”
“這次就反過來,讓戴恩·約翰森先給我們演奏。”
說完他讓開了位置。
戴恩·約翰森也自覺地拿起大提琴再次走上前。
他站好位置后,輕輕閉上眼睛,靜靜地思考片刻,然后深吸一口氣,開始了他的演奏。
他選擇演奏的曲目是羅伯特·舒曼的《a小調大提琴協奏曲》。
這首協奏曲全曲時長將近二十四分鐘,當然,在考核這樣的場合下,他無法完整演奏整首作品。
于是,他精心挑選了其中一些他認為最為歡快愉悅的節選片段來呈現給大家。
這首大提琴協奏曲并沒有華麗的技巧展示段落,但從始至終都流淌著細膩敏感、充滿情感的旋律線條。
戴恩·約翰森的演奏風格與第一首樂曲截然不同,他把所有的情感和氣場壓縮著、內斂著,將自己內心深處的喜悅和歡樂融入到音樂之中。
盡管只有他一個人在舞臺上演奏,但聽眾們絲毫不會感到單調乏味。
相反,他們被帶入了一個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世界,仿佛能夠感受到他對音樂的熱愛和執著。
等到戴恩·約翰森表演結束,不等約瑟夫·波利希說話,鄧風羽就自動的走去了鋼琴前,坐好之后,他開始閉目思考了起來。
經過這一年的摸索,他已經明白了這份禮物的使用方式,只需要在內心中表達自己需要的一切即可,越是具體的要求,腦海中的音樂以及畫面出現的越快,越清晰。
隨著他自己對音樂的定義逐漸深入,腦海中也出現了一段音樂。
放在琴鍵的手指緩緩的跟著按下琴鍵。
曲子并不像戴恩·約翰森那般充滿了快樂,琴聲緩緩按動,在這速度之下反而給人一種壓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