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風羽喝著水等待電話被接通。
“凱麗,《信號》現在什么情況?”
凱麗·斯威夫特早就把短片的情況都收集準備好。
“《信號》目前為止收到了總共八百一十七萬的總報價。
在戛納電影節報刊上,影評人對我們的影片普遍不看好,但是我們在路人的口碑很好。”
鄧風羽皺了皺眉頭,不解的問道。
“怎么兩方相差那么大?”
正常來說,報刊都是一個風向標,很多評價差的影片在路人口中也會比較差。
畢竟電影節報刊本就是為來電影節的人員服務,無論游客還是影視圈的從業者都會購買一份作為參考。
鄧風羽好歹也是去過威尼斯還拿過最佳短片的人,自然知道三大電影節的整體情況。
雖然每個電影節都各有特色和偏向。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是世界第一個國際電影節,偏重藝術與先鋒電影;
戛納國際電影節有歐洲交易量最大的市場,偏重商業與藝術結合電影;
柏林國際電影節最為關注政治性和社會性。
但總體而言核心和流程還是大差不差的。
沒想到這一屆居然與眾不同。
凱麗·斯威夫特之前看到報刊得知影評人不看好的時候,心里還有一些失落和涼涼的感覺。
原本這些發行公司還對凱麗客客氣氣的,畢竟人家是真能搭上卡梅隆的大船。
哪怕是影評人不看好,他們依舊出了一些價格,只是價格不太高而已。
沒想到這短片居然峰回路轉,受到路人的喜歡,連發行公司的報價都高了不少。
“發行公司的人做過調查,旅客聽說是卡梅隆監制的,哪怕報刊評分不高,他們也去看了一遍。
而且,看多了藝術片,和各種悲歡離合,這一屆的像《信號》這種小清新治愈風格電影實在是太難得了,讓他們的心情都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