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對作曲人的尊重,而且音樂這種東西,其實是說不準的,每一個不和諧音或許就有什么不同的含義之類的。
另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是學生的作品,他們會協助他們練習,會指導,但是就是不會直接去更改。
每一首曲子演奏結束后,教授們都會鄧風羽和演奏學生都會聚在一起討論,討論演奏時覺得別扭或者是不和諧的地方。
鄧風羽也會根據他們的提醒,需要做出決定。
決定是否要修改,是否要調整。
音樂這東西就是這樣,不斷調整中完美。
并不是在它完成的時候就已經屬于完美狀態。
說不定過了幾年回過頭再看自己的作品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以前寫的曲子要么稚嫩,要么有很多漏洞,甚至能看到許多不和諧的地方。
用大夏一句老話說就:當局者迷。當你跳開來看的時候,你就會發現這些之前沒有發現的問題。
有寫作或者是繪畫經驗的人估計很能體會這種感覺。
鄧風羽:“波利希教授,我暫時沒有發現不和諧的地方,您看哪里有問題?”
約瑟夫·波利希笑著搖頭:“我暫時也沒有發現。”
鄧風羽對自己的作品一直很有信心,但終究沒有一個準信,現在得到最終的答案頓時就松了一口氣。
“如果沒有什么問題的話,這就是最終的版本。”
“那我這畢業設計您看~”
約瑟夫·波利希拍了拍他的肩膀,欣慰的哈哈一笑道。
“準備論文和答辯,不過戲劇學院編劇系那邊的就看你自己了。”
在各自忙碌中,時間很快就來到了學年結束匯演。
由于鄧風羽的五首曲子是最后完成的,所以被安排在大軸的位置。
壓軸一般是倒數第二個節目,而大軸往往是指最后一個項目,既能夠給大家以藝術的滿足,又能夠給整場演出一個美好的結局。
這一天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現場來的人比去年多了許多。
開放的也是茱莉亞學院世界級的音樂演奏廳Alice
tully
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