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達這個規模龐大的電子廠里,其主要的生產部門竟在一夜之間遭遇了數十人的集體曠工事件,這無疑給生產部的運轉帶來了巨大沖擊。
而此時此刻,能夠站出來力挽狂瀾、解決這一棘手難題的關鍵人物,非部門經理劉錦天莫屬了。
畢竟,如果連這樣的突發狀況他都無法妥善應對和處理,那還要他這位經理何用呢?
這件事還得追溯到國慶假期結束后的首個工作日。
對于生產部經理劉錦天而言,每逢節假日之后的開工首日,他都會提前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因為根據過往經驗來看,但凡放個假,等到重新開始工作的時候,必然會出現部分員工曠工的現象。
然而,即便有著如此充分的思想準備,當十月二日清晨第一班崗到來時,各個成品生產線的科長紛紛向他上報的情況還是令他大吃了一驚,據初步統計,居然有多達五十余人沒有前來上班!
這可完全超出了劉錦天原本的預期啊!
在他看來,即使曠工人數較多,至多也不過就是十幾或者二十來人罷了。
可眼前這觸目驚心的數據卻明明白白地告訴他:實際情況遠比他想象中的更為嚴重。
要知道,在利達的電子廠內,人員流動性最大的部門向來都是生產部。
生產部可以說是鐵打的流水線,流水的打工仔。
為何生產部始終難以留住員工呢?這其中的緣由著實令人深思。
究其根本,首要因素便是那漫長的加班時間。
每天清晨八點,員工們就得準時踏入車間開始工作,若是不加班的時候,也要一直忙碌到下午六點半才能下班。
然而,如此長時間的工作所換來的工資卻微薄得可憐。
倘若加班,通常都要熬到夜晚十一點才能下班。
這般高強度的工作節奏使得員工們除去睡眠所需的時間外,幾乎所剩無幾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
相較之下,塑膠部、絲印部以及噴漆部則呈現出截然不同的景象。
盡管它們與生產部擁有相同的底薪及加班費標準,但這些部門的工資相對較為穩定。
其原因在于它們是兩班倒制度,即分為白班和夜班兩個班次交替工作。
無論是生產處于淡季亦或是旺季,這種兩班倒的模式都會持續運行,區別僅僅在于根據實際需求來決定開啟機器的數量多少罷了。
這三個部門的工人一旦結束了十二個小時的漫長班次后,接下來所剩余的時間便完全由他們自己來自由支配啦!
與那忙碌不停、節奏緊張的生產部相較而言,是不是要顯得優越許多呢!
所以啊,在利達電子廠里眾多工人的心目中,這三個部門無疑都稱得上是令人艷羨的好部門吶!
甚至有那么一些人,不惜專門辭去原本在生產部的工作,然后想方設法地通過找后門、托關系以及送禮等各種手段,只為能夠成功應聘并進入到這些好部門當中去。
即便偶爾有人萌生出跳槽換廠的念頭,但他們通常也并不會選擇貿然自動離廠這種冒險的舉動。
相反,他們往往都會遵循正規的辭工流程辦事兒,說到底還是因為這里的工資待遇還算得上是比較不錯的!
這不,剛剛經歷完國慶假期之后,這三個部門竟然連一個曠工的人都沒有!
如此一來,也就愈發凸顯出生產部的經理當家作主的艱難程度啦!
瞧瞧,居然有這么多員工曠工不來上班,劉錦天心里自然清楚得很,如果僅僅只是在本部門內部進行人員調度安排的話!雖然能從二樓插件生產線調來十個八個人,也無及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