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爪”前哨站的核心區域,巨大的合金結構在幽暗的應急燈光下投下森冷的陰影,如同蟄伏巨獸的骨骼。
能量導管低沉的嗡鳴是唯一的背景音,空氣里彌漫著臭氧和金屬冷卻劑的冰冷氣息。此刻,這片空曠的鋼鐵空間,卻成了三個十歲少年解析宇宙終極謎題的禁忌祭壇。
龍化民盤膝坐在冰冷的地板上,雙眼緊閉。他鼻梁上那副流淌著數據洪流的單片眼鏡被暫時摘下,擱在身旁。
沒有了鏡片的遮擋,那張還帶著稚氣的臉上,卻透出一種近乎非人的專注與疲憊。細密的汗珠布滿了他的額頭和鼻尖,呼吸悠長而微弱,仿佛所有的生命力都被抽空,投入了某個無形的戰場。他在進行純粹的、高強度的腦內推演。
龍殘夜背靠著一根粗糲的合金柱,雙臂環抱,冷峻的面容在陰影中顯得更加棱角分明。他微垂著眼簾,濃密的睫毛在眼下投下淡淡的陰影,遮住了那雙淬煉寒星般的眸子。
他并非在休息,而是在腦海中反復檢索著那些破碎的、帶著血腥味的禁忌知識碎片,試圖將它們與龍化民正在推演的內容進行映射。指尖無意識地摩挲著袖口內藏的鋒利合金卡片,仿佛那是他思維的錨點。
龍葬魂則顯得格外焦躁。他像一頭被困在籠中的猛獸,在兩人劃定的“思考區”外來回踱步。沉重的軍靴踏在合金地板上,發出沉悶的“咚、咚”聲,打破了這片死寂空間里唯一的“寧靜”。
古銅色的臉上眉頭緊鎖,寫滿了無法理解、無法參與的憋悶和一絲被排斥的委屈。他時不時停下腳步,看看閉目沉思的龍化民,又看看沉默如冰的龍殘夜,張了張嘴,最終又頹然地閉上,只能狠狠一拳砸在旁邊的合金墻壁上,發出“哐”的一聲巨響,留下一個淺淺的凹痕。
這巨大的噪音讓龍化民的眉頭幾不可察地皺了一下,龍殘夜則連眼皮都沒抬。
時間在壓抑的沉默和龍葬魂制造的噪音中流逝。終于,龍化民長長地、極其緩慢地吐出一口濁氣,如同經歷了一場漫長而兇險的跋涉。
他緩緩睜開眼,細長的眼睛里布滿了血絲,瞳孔深處卻燃燒著一種極度疲憊卻又極度亢奮的奇異光芒。他重新戴上單片眼鏡,鏡片上瞬間瀑布般刷過海量的驗證信息和邏輯鏈。
“第一關……量子糾纏態的自我博弈……”龍化民的聲音嘶啞得厲害,帶著腦力嚴重透支后的虛弱感,但每一個字都清晰異常,如同冰珠墜地。
他抬起微微顫抖的手指,在面前的虛空中快速點劃。幽藍色的數據流如同擁有生命的藤蔓,迅速編織、構建出一個極其復雜的立體模型。
模型的核心,是無數個閃爍著微光、彼此糾纏、形態不斷變幻的“人形”虛影,每一個虛影都代表著一個可能的人格意識。它們身處一個由無數層透明薄膜隔開的、不斷折疊扭曲的“空間”之中。
大部分虛影都在瘋狂移動,試圖與其他空間的“自己”建立聯系、傳遞信息、協同合作,突破薄膜的阻隔。
“看這里,”龍化民指尖一點,模型局部放大,清晰地顯示出一條看似最直接、最“合理”的路徑:幾個虛影在各自的空間內找到了關鍵的“節點”,同時發力,試圖撕開薄膜的連接點。
“99%的考生,包括初期近乎完美的模擬人格,都死在這條路上?!蹦P退查g模擬出災難性后果:當幾個節點被同時觸動,空間薄膜并未如預期般打開通道,反而引發了恐怖的連鎖“坍縮”!
無形的空間褶皺如同狂暴的巨浪般席卷,瞬間將那些試圖合作的虛影連同其所在的空間碎片,一起絞碎、湮滅!模型區域化作一片代表“死亡”和“錯誤”的刺目猩紅。
“終點……是量子糾纏的陷阱?!饼埢竦穆曇舯?,“協作,同步,在這種層級的空間規則下,恰恰是觸發毀滅的鑰匙。它要求的是……絕對的‘靜’與‘疑’。”
模型視角切換,聚焦在一個幾乎被忽略的角落:一個虛影在最初的混亂后,完全停止了所有行動。它不再試圖聯系外界,不再尋找節點,甚至不再移動。它只是“站”在那里,如同雕塑。它的“目光”不再投向外界扭曲的空間,而是……投向了自己的“內部”。
“懷疑自我,質疑存在本身?!饼埢竦恼Z氣帶著一絲后怕,仿佛親身經歷了那種虛無的侵蝕,“在絕對的孤立和持續的‘死亡’輪回中,拋棄所有對外在的認知和依賴,向內求索。當它徹底懷疑‘我’是誰、‘我’是否真的存在于此地時……”
模型中的那個靜止虛影,其內部核心驟然亮起一點微弱卻無比純粹的幽藍光芒。就在這一刻,它周圍那看似堅不可摧、隔絕一切的空間薄膜,如同陽光下的肥皂泡般,無聲無息地……消融了。
沒有通道,沒有跨越,它只是……不再被那層薄膜所定義、所束縛。它“存在”的狀態,直接導致了“隔絕”的失效。
“量子態疊加下的‘觀察者效應’……當觀察者自身的存在都成為疑問,被觀察的‘空間壁壘’自然坍縮。”
龍化民推了推眼鏡,鏡片后的目光復雜地掃了一眼龍殘夜,“殘夜,你最后關頭……也是靠著本能里那點‘禁忌’帶來的直覺,才強行剎住車,轉向了‘靜’吧?”
龍殘夜沒有回答,只是環抱的手臂收緊了些,指尖的合金卡片邊緣幾乎要割破他的皮膚。默認,就是最好的回答。那一步的生死抉擇,至今想起,脊背依然發涼。
“靠!”龍葬魂聽得目瞪口呆,忍不住爆了粗口,“這……這他娘的是人想出來的?不動……等死……反而能活?”他巨大的腦容量完全無法理解這種悖論。
“其實等死也是死,必須是兩種共同進行!不過區別在于靜的是身體,動的是思想。”
……